im token钱包官网Position
你的位置:imtoken官网地址 > im token钱包官网 > imtoken官方下载2.00520版本.官网直卞.cc “最美教师”郑万众:用焊接技术点燃中职生青春梦想
发布日期:2025-09-11 20:05 点击次数:96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李慧imtoken官方下载2.00520版本.官网直卞.cc
在河北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焊接实训车间里,焊花四溅,郑万众正弯腰细致地指导学生操作。每一道焊缝在他眼中,不仅是冰冷的金属连接,更是一门需要精心打磨的艺术。
今年是已50岁的郑万众从事教育的第26个年头,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唯一的代表,来自河北唐山的他入选了教育部2025年“最美教师”荣誉榜单。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既见证了他多年持焊枪授课的岁月,也默默诉说着如何用技能改变一批批学生的人生。
“焊接既要牢固,也得美观。”郑万众随手拿起一件学生完成的试件,指着上面的焊缝讲解道,“宽度、高度、纹路,甚至颜色,都有一套严格标准。”完美的焊缝应当均匀平整,不容半点瑕疵。为了达到这样的精准度,他和学生常常在高难度操作前避免饱食,只为了保持身体稳定。
在当前中职教育普遍面临招生压力的背景下,令人欣喜的是,滦南职教中心焊接专业却连续多年实现增长,今年招生达到51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当地乡村的孩子。唐山是工业重镇,焊接人才不可或缺。同时学校专业的声誉和郑万众本人的号召力,更吸引了众多学生慕名而来。
学生习宸瑜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理由朴实而真切:“我们村就有郑老师的学生,学完焊接就找到了好工作。我看人家有了着落,就想自己也该学个实在的本领。”这个简单的念头,让他初中毕业后直奔郑万众门下。
郑万众与焊接的结缘,可追溯到他的少年时期。那时家里坏了的农具只能勉强修补,炒菜铲断了柄,父亲就用木棍绑着凑合用。直到有一天,他在镇上的机械厂看见焊工师傅将两根钢筋严丝合缝地连接在一起,那一瞬间,技术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埋下。
2006年,学校焊接专业刚刚成立,正急需既懂理论又善实操的“双师型”教师。原本教授化学的郑万众得知学校请来了钢厂退休的老师傅传授焊接技术,他主动钻进实训车间,从头学起,选择了这个在很多人眼中“苦脏累险”的冷专业。火花灼烫、高温炙烤,他从未退缩。那段时间,他白天上课,下班后就泡在车间反复练习,还自费去唐山、秦皇岛等地的企业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从对焊接一无所知,到成长为专业带头人,他始终秉持“见到高手就去学”的信念,至今仍保持着当年那股埋头钻研的劲头。
他带领这所县级职教中心的学生们屡创大赛佳绩:连续八年荣获河北省中职焊接大赛一等奖;2018年,学生彭子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三等奖,打破了河北省多年无奖的局面;2022年,学生李佳霖一举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一等奖,创下历史纪录;就在今年8月,他带领习宸瑜等三名学生出征长春,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铜牌。
辉煌的成绩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付出。盛夏的实训室里热浪灼人,没有空调,也不能开电扇——因为风力会影响焊接质量,容易导致焊件产生气孔。郑万众和他的学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孩子们的手套都烤焦了,汗滴在铁板上,‘滋啦’一声就没了。”他这样描述日常的训练场景。学生们需要低着头,近距离面对烧红的铁板作业,汗水常常还未滴落就被高温蒸发,一天下来甚至可能中暑好几次。最让他心疼的是学生们的手,“手上全是水泡,不是烫的,是高温硬生生烤出来的。”
尽管条件艰苦,郑万众却从不降低标准。“焊接是个精细活,必须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他全程陪伴训练。他要求极为严格,即使是在去外地比赛的路上,imtoken钱包官网网址学生也不能有片刻松懈。坐大巴、乘高铁,不能睡觉也不能玩。他要求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温习技术动作,进行无实物练习,胳膊上甚至挂着矿泉水瓶来模拟焊枪的重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将那套标准动作锤炼成肌肉的本能。
“我其实很严肃,很少跟孩子们开玩笑。”郑万众这样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然而,钢铁训练之外,是他无微不至的温情。实训车间外,有一处特别的“暖心灶台”。每年假期集训,学校食堂歇业,地处农村的校区周边购物不便,郑万众就主动当起了“厨师”,那里总会飘出炖肉的香味。训练日的傍晚,他为学生炖肉、加餐,常常自掏腰包买菜买肉。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煮方便面,但他总要给每个孩子的面里加上鸡蛋和青菜。多年来,凡参加过集训的学生,都吃过他做的饭。手艺或许算不上多好,但每一餐都饱含着真情。
还有一件事,郑万众坚持了十五六年——带学生去赶集,免费为乡亲们焊接农具、修理三轮车。“有人说志愿服务和教学没关系,其实大有关联。”他说。当学生们发现自己所学的技术真能帮到他人时,是任何课堂上的表扬都无法替代的。一把把锄头、一辆辆电动车在孩子们手中重获新生,这些大多出身农村的学生,也在用自己的技能服务乡邻的过程中,锤炼了本领。
在火花飞溅的车间里,许多曾经对学习失去信心的00后学生,在这里师从郑万众,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为了让学生爱上电焊专业,在气焊课上,学生要独立完成滚动氧气罐、安装压力表、点火调火和切割作业,他将整个过程设计成小组竞赛,让枯燥的训练变得充满趣味。他还把快手平台上的焊接网红“请”进课堂,和学生一起研究这些“大神”的精湛技巧(比如取出断裂螺丝),甚至他会故意将螺栓拧断,让学生亲手实践取出方法。
择一事,终一生。20多年来,他亲眼看着这些曾经在学习上屡遭挫折的孩子们,逐渐找回了自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实际应用;通过技能大赛,他们发现焊接这门技能甚至能为他们敲开大学的大门;通过志愿服务队,他们用技术为乡亲维修农具,真切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他们的工作服每天被汗水浸透好几回,焊花烫伤皮肤是家常便饭,但这些曾经“坐不住”的孩子,如今能连续练习数小时而丝毫不觉疲倦。
有学生胃病犯了,舍不得回去休息,就趁着铁板还有点温热时贴在胃部缓解疼痛,继续练习;中午休息时,为了多练一会儿,他们把工作服铺在工位上小憩片刻;甚至有学生在放假时给他打电话说:“老师,什么时候能去车间训练?我闻不到焊条的味道,浑身不得劲。”
郑万众对记者强调:“您不当老师可能体会不到,实际上孩子能不怕吃苦、认真地练,我们是特别欣慰的!”于是手套破了,他就给学生买新的;手烫伤了,他就亲自给学生上药。
在火花飞溅的实训车间里,郑万众与他的学生们,完成着一场动人的“双向奔赴”:他用焊接技术点燃他们的青春梦想,他们则用自身的成长与蜕变,印证着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只有一个个正在发光的未来工匠。
晨曦微露,丹巴县甲居藏寨的碉楼藏房被晨光镀上金边。“天珠酒店”内,民宿主人长生正为客人斟满酥油茶,庭院中格桑花迎风摇曳。“若不是邮储银行的贷款,这百年老屋哪能变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长生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imtoken官方下载2.00520版本.官网直卞.cc
Powered by imtoken官网地址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